临床产品
jn江南登录入口从国内最早到全球首台骨科临床创新之路:王豫教授专访
产品特点: 从参与中国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到带团队开发全球首台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王豫教授的勇气,原来是因为有底气。 王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北航医疗器械研究所副所长,北产品说明
从参与中国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到带团队开发全球首台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王豫教授的勇气,原来是因为有底气。
王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北航医疗器械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罗森博特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
2003年,王豫保送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北航机器人所所长王田苗教授,参与第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发工作(天智航的第一代手术机器人)。
2010-2011年,王豫在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与创伤学系任访问学者,合作研发主被动混合式骨科手术机器人。
2015-2016年,王豫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感知与机器人实验室任访问学者,开展骨科连续体机器人研究。
2003年开始,王豫已经进到实验室做科研,参与国内首个骨科手术机器人的863项目,不断奔波在北航和积水潭医院之间。因为他们想做出真正能在临床做手术的机器人,而不是单纯拿课题文。
刚开始跟医生接触时,王豫有点听不懂他们说话,各种解剖结构和医学术语听着云里雾里,于是他啃起了《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在实验室摆上了骨骼模型,大体实验、手术跟台,能有机会的全都参加;经常白天写代码,晚上去医院做试验。至今他还记得在积水潭医院晚上做完实验,拿着骨头放回骨库,那个黑灯瞎火、颤颤巍巍的夜晚。
目睹博士研究的课题,由理论变为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家骨科机器人公司,王豫真切的体会到,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产品,能够从实验室走到手术室,真正造福医生与患者。
2010年~2011年,王豫应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梁国穗教授的邀请,进行访问学者的研究,合作进行主被动混合控制的骨科机器人开发。
梁教授是亚洲骨科手术导航的先行者,也曾基于医院的团队自研“机器人”(其实是一个非常笨重的被动臂)。
王豫跟医院的团队深入配合,从0开始,从原理设计出发,快速迭代,只用1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主被动混合控制的Hybridot机器人研发,不仅取得了美国专利,还在威尔士亲王医院进行了临床验证,并且入选了当年的香港科技展。
2015年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最顶尖的“手术机器人之父”罗塞尔·泰勒(Russell Taylor)教授实验室做项目,则开拓了王豫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他的信心。
王豫看到全球排名第一的手术机器人实验室的水平,他发现,其实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国内跟全球顶尖学府的水平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外国有他们的领先之处,而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供应链、众多的患者资源,以及临床的快速推进,我们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有可能诞生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成果。
2017年,王豫在北京创办了专注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罗森博特。这样一家年轻的公司,却将最难的骨盆骨折复位作为第一个奋斗目标。
在正式创业之前,王豫教授基于自己多年对骨科以及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确立了公司的创业目标:要做出一个能够帮到临床,好的手术机器人。
什么是好的手术机器人呢?王豫教授的标准是:它能帮到医生,手术的效果比医生徒手做的要好,真正让患者获益。
根据当时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骨科领域最难的手术就是骨盆骨折手术,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们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骨盆骨折手术常规采取的都是切开方式,医生大多依靠经验和直觉将骨折的骨盆拼回原来的环状结构,这个手术做下来患者和医生其实都不会真的满意。
部分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会尝试微创方法,但这就需要医生徒手操作,手术难度非常大,只有少数专家才能做到的,而且整个过程医生需要暴露在X光射线下,辐射损伤很大。
再三思考之下,王教授不仅没有打退堂鼓,反而迎难而上,选择从骨盆骨折复位手术出发,义无反顾地为刚成立的公司选择“hard”模式。
面对骨盆骨折的病人,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医生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手术。而罗森博特作为一家新企业,能解决这项公认的技术难题吗?
王豫教授带领团队研究自动规划的算法,也引入了很多AI深度学习的方法、统计学的方法,让机器人可以做到自动地规划,比人眼的直觉判断更标准。
王豫教授研究新的三维导航算法,让机器人通过一套术前术中的影像配准,可以得到体内骨头的实时三维位置。这也是团队的一大创新。
复位要求机器人去操作骨头移动,所以机器人得传递力到骨头上,让骨头克服软组织的阻力,最后运动到对应的位置。这不光是个位置问题,还是个力学的问题。
从临床测力开始,到如何有效地传递力,再到怎么样能够克服阻力、安全地把骨头恢复原位,这些都需要团队一一验证。这中间还发明出全新的“弹性牵引”的概念,有效克服了复位过程中软组织阻力。
在“Hard”模式下,王豫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一系列技术突破,一系列的产品组合,最终形成了一个能够完成骨盆骨折闭合复位的系统。罗森博特也成为全球第一家开发出骨盆骨折手术机器人的公司。
目前,公司已在积水潭医院等国内6家医院完成科研临床试验,手术机器人也在100多例的病例发挥良好效果。使用机器人复位的优良率约为96%,远超过徒手达到的40%多。
如今,罗森博特在骨盆复位的临床应用上取得显著成就,后面将更多重视拓展。在攻克最难的后,让产品向下覆盖更多的适应症,满足更多的需求。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手术机器人发展现状,王豫教授选择的是“卷”,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虽然竞争促进技术进步,但王豫教授认为,过度的内卷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手术机器人还处在一个刚起步的阶段,应该是行业携手,先一起把蛋糕做大,再考虑怎么去分蛋糕。”
“我认为手术机器行业的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前景。竞争当然也是好的,也是我们需要的,但我觉得不应该过度内卷,还是应该先携手把行业做好,然后再良性竞争。”
“北航团队在手术机器人领域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和我的师兄弟,关系都很好,我们也会经常的交流。也是因为有师兄弟的关系,我们会深入交流,也会给出很多中肯的建议,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合作会有利于行业的未来。”
虽然面临着竞争与内卷的压力,但是王豫教授认为这种“卷”只是目前短暂的一种状态,未来企业还是该以技术的创新突破为主:
“骨科机器人也好,手术机器人也好,甚至医疗设备也好,最重要的应该是推动术式的创新和更迭,提供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直做一些锦上添花的内容,应该是技术创新推动整个治疗理念、治疗方式的改变。”
在这样的大要求下,王豫教授认为手术机器人的市场会不断的成熟,最终一些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占据头部地位,一些有竞争力的公司成为中坚力量,同时市场也会吸引其他小公司出现。
罗森博特虽然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已取得显著的成果。作为创始人,王豫教授认为“乐观”和“决断力”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要素。
“因为创业是从零开始的,你要打造新的团队、做新的产品,你会遇到很多的挑战,你永远都会面临资源不够的情况,你总是会缺钱缺人。所以一个比较乐观向上的心态是你能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让你的员工对你有信心,让你的团队对你有信心,让你的投资方对你有信心。我想没有人愿意跟着一个很丧的老板。”
“另外一个就是决断力。创业公司做的就是开拓性的工作,可能没有别的案例供你参考,只能靠你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直觉做决定。每个决定背后都是风险,这要求你大胆决策、小心试错。”
从给罗森博特选择“hard”开局模式中,也能看出来王豫教授的积极心态与强大的判断能力。在这样一位乐观且有远见的老板带领下,相信罗森博特一定会再创辉煌!
上一篇:药品国际快递运输怎么发怎么寄 下一篇:从“壁虎断尾”到“临床用药”“生长因子”三十余年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