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登录入口蒙医药:从马背行医到特色医疗
群众都是由马背医生来看病的。从早期的马背医生发展到现今的特色医疗,蒙医药历经波折。此次“中医中药中国行・蒙医蒙药内蒙古行”活动的开展,对蒙医药的历史及现代蒙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蒙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体系之一,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学,是我国乃至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早在公元前,北方游牧民族就创造了自己的医术,只不过当时尚无文字,没有专著流传。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在原有医疗经验上,蒙医药学逐步发展,形成了具有初步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古代蒙医药体系。16世纪始,蒙医药又吸收了藏医、汉族传统医学和古印度医学的理论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整理提高,形成了包括治疗、药学和教育在内的近代蒙医药学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蒙医药学在医疗、科研和教学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蒙医药的发展,2001年颁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蒙医药政策体系框架逐步形成,医疗服务和教学体系日臻完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蒙医药还被自治区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
20岁的葛磊经诊断,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父亲带着他辗转多个大城市医院,花费了20多万元,病情也没有起色。经人推荐,他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在该院经8个月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花费仅两万多元。葛磊父亲告诉记者,本来已经想放弃了,没想到,每天几小袋的蒙药竟然治好了儿子的“不治之症”。
此外,蒙医整骨声名远扬。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院长胡达来介绍说,以治疗一个普通骨折为例,蒙医整骨每天进行两次手法复位仅需36元,再加上一些蒙药及住院的费用,患者在40天左右下床行走。该医院就诊病人量逐年上升,骨伤患者年门诊达2万人次,其中用蒙医整骨的手法复位治疗率高达98%。在内蒙古地区,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世家名气甚大。以包金山、包占宏、包斯琴为代表的包氏第四、第五代传人,把这个蒙古族独特的民间祖传整骨术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而系统的“蒙医骨伤科学”。包氏整骨在治疗各种骨折、骨关节疾病、股骨头坏死等疑难杂症上有着独特疗效,吸引了大量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患者前来就医。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治区在加强蒙医中医机构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自治区政府200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将蒙医中医事业费单独列入统计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同时实现自治区范围内蒙医医院经费全额预算、人员工资不低于80%定额发放。另外还将符合条件的蒙医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并适当提高蒙医药报销比例。现在,越来越多的汉族患者也会选择蒙医看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辽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院都设有蒙医科,民族地区嘎查村卫生室均有蒙医药人员。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旗县市区蒙医中医医院为龙头,苏木镇卫生院为纽带,嘎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牧区蒙医中医药服务网络。据介绍,在通辽市,凡治疗过程中使用蒙医中医药的能在原报销比例基础上多报20%。在一系列政策的促进下,内蒙古自治区一些旗县的蒙医中医院收入超过了西医医院。
首先,是基础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理论创新工作还很薄弱。马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自治区组织开展了蒙医药传统知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共整理蒙医药古籍文献90余部,整理蒙医药特色疗法30余种,对《蒙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和《蒙医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了修订。尽管如此,蒙医药文化因抢救力度不够,仍存在着名医逐减、名方流失、名药遗失等问题。
此外,蒙药标准也制约了蒙药产业的发展。内蒙古医学院教授吉格木德指出,当前国家药品管理生产要求药品质量都是按照西药的标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健全,蒙药中很多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剂因其理论研究、制剂标准和现代化程度滞后,导致国家在选择医保品种时,蒙药入选数目极少。据了解,截至2002年12月,蒙成药有193种列入国家标准,但是最后进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蒙药只有15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蒙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蒙医药逐渐被世界多国人民认可。据介绍,俄罗斯、蒙古等国的许多患者纷纷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就医,每年约有6万左右的蒙古国公民前来就医,很多蒙古国医师还前来进修学习蒙医药。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加快蒙医药技术创新推动特色产业现代化建 下一篇:蒙药山苦荬药材项目调研报告